学术前沿 | 基于文献大数据的国内外家庭农场研究热点探析(国内部分)
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与智库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经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学术和智库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展学术大数据治理研究,以及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
一、前言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时,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党和政府首次就发展家庭农场作出重大部署(杜志雄和肖卫东,201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自此,家庭农场更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情迅速高涨,形成热潮(杜志雄和肖卫东,2014,高强,2013)。
随后,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基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内涵作了初步界定,指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构建以农户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在于家庭农场(戎爱萍,2020)。不难看出,社会各界已然将家庭农场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杜志雄和肖卫东,2014;戎爱萍,2020)。
二、家庭农场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一)各年发表相关文献的数量统计
(二)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
(三)相关文献的期刊分布
三、家庭农场相关文献研究热点探析——基于关键词
(1)“家庭农场”一词在2015-2017这个时间段出现的频次最高,原因是这个时间段是相关文献发表的高峰期(如图1所示);
(2)“土地流转”一直是家庭农场相关研究的热点,但近年来热度有所下降 — — 将“土地流转”的频次与对应时间段的发表的文献数量相除,“土地流转”关键词频数占文献发表数百分比为依次为8.9%,9.6%,4.8%。
(3)从后两个时间段看,家庭农场相关研究中“规模经营”热度有所下降,“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的热度有所提高。“合作社”或“农民合作社”出现在“家庭农场”相关文献中的原因是:近年来有部分文献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系起来,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的影响,如刘同山和孔祥智(2019)、蔡荣等(2019)以及来晓东等(2021);还有部分文献在探究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问题时,同时考察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潘璐(2020)、李冬艳和余晓洋(2020)。
表3:分时间段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及频次统计
附:家庭农场最高被引文献TOP5
表4:348篇家庭农场相关文献中被引次数最高的5篇文献
序号 | 被引频次 | 文献信息 |
1 | 50 |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06):48-56. |
2 | 30 | 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07):11-17+110. |
3 | 20 | 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社会科学研究,2013(03):14-19. |
4 | 18 | 郭熙保,冯玲玲.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论与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5(05):82-95. |
5 | 18 | 黄宗智.“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J].开放时代,2014(02):176-194+9. |
注:这里的被引频次所统计的文献集合范围是我们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的348篇文献,因此和知网数据得到的排名有所区别。
如下是在中国知网上收集的上述五篇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供大家参考:
注:“当前”指2020年12月25日,被引用次数来源于中国知网
【1】《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
发表于《经济学家》2013年06期
当前被引用次数:561
作者:高强,刘同山、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 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定义、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辨析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与社会化服务制度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对其产生的诱因条件、制度安排与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家庭农场制度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 既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关键词:家庭经营; 家庭农场; 新型经营主体; 制度变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273267);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项目 (13XNH150);
【2】《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
发表于《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7期
当前被引用次数:351
作者: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要: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规模和经营主体进行了探讨,认为家庭农场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其经营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以农业为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理想的模式是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农场;家庭农场规模的下限是家庭成员的生计需要,家庭农场规模的上限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家庭成员所能经营的最大面积;家庭农场的发育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特定的社会条件。关键词:家庭农场;规模经营;职业农民;政府支持;社会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研究”(编号:11AZD095)的部分成果;
【3】《“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
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当前被引用次数:206
作者:郭熙保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三化"不同步,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三化同步的主要途径。从国际比较中发现,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是全世界最小的之一,这是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低下的根本原因。扩大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刻不容缓,但需要考虑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制度改革,突破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障碍,准许土地承包权转让,让土地要素真正流动起来,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健康快速向前发展。规模化经营有多种模式,但家庭农场应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关键词:三化同步;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制度改革;家庭农场;基金资助: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16);
【4】《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论与实证》
发表于《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05期
当前被引用次数:140
作者:郭熙保(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冯玲玲(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摘要:迄今为止,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家庭农场模式被证明是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但是,家庭农场模式并不等于小生产模式,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家庭农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运用经济学均衡理论对发达国家家庭农场规模变化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制造业—农业工资比及劳动—资本价格比的提高是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决定因素。经济发展程度是各国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基础条件;制造业工资高于农业工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前提条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用机械对劳动力的有效替代,使得家庭农场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成为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有效手段。但是,美国的经验表明,当一国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家庭农场规模的变化不再由劳动-资本价格比和制造业-农业工资比决定。关键词:家庭农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农场规模;基金资助: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16)的阶段性成果;
【5】《“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发表于《开发时代》2014年02期
当前被引用次数:280
作者:黄宗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 )
摘要: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本文论证,这是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示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设想,它错误地试图硬套"地多人少"的美国模式于"人多地少"的中国,错误地使用来自机器时代的经济学于农业,亟需改正。它也是对当今早已由企业型大农场主宰的美国农业经济实际的误解。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主导逻辑是节省劳动力,而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已经走出来的"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小而精"模式的关键则在节省土地。美国的"大而粗"模式不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的实际,更不符合具有厚重传统的关于真正的小农经济家庭农场的理论洞见。中国近三十年来已经相当广泛兴起的适度规模的、"小而精"的真正家庭农场才是中国农业正确的发展道路。关键词:人地关系;美国“大而粗”农业模式;中国“小而精”农业模式;适度规模;小农经济理论;
参考文献
[1]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06):48-56.[2] 戎爱萍.财政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角色定位、成长需要与领域选择[J].经济问题,2020(10):91-98.
[3] 杜志雄,肖卫东.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状态与政策支持:观照国际经验[J].改革,2014(06):39-51.
[4] 郜亮亮.中国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土地形成及使用特征——基于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18年监测数据[J].管理世界,2020,36(04):181-195.
[5] 刘同山,孔祥智.加入合作社能够提升家庭农场绩效吗?——基于全国1505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的计量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9(12):98-106.
[6] 来晓东,杜志雄,郜亮亮.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644家粮食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143-154.
[7] 潘璐.从“家庭农场”到“农民合作”:恰亚诺夫的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开放时代,2020(02):193-205+10.
[8] 李冬艳,余晓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测度[J].经济纵横,2020(02):113-120.
[9] 蔡荣,汪紫钰,钱龙,杜志雄.加入合作社促进了家庭农场选择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吗?——以化肥、农药减量施用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9(01):51-65.
END
点亮特关小星星
往期推荐
━━━━━━━━━━━━━━━━━━━━
文丨陈煌杰
审核 | 杨奇明
排版编辑丨青酱
━━━━━━━━━━━━━━━━━━━━